2025 年 7 月 4 日至 6 日,第十一届 “当代中国新话语” 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吉林大学举行,研讨会由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话语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吉林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承办,CSSCI期刊《外语教学与研究》,CSSCI期刊《现代外语》,CSSCI集刊《外国语文研究》,AMI入库集刊《话语研究论丛》,ESCI期刊East Asian Pragmatics,SSCI、A & HCI 双索引期刊 Argumentation协办。来自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话语研究专业委员会、吉林大学、英国开放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天津财经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二百余人参加此次会议。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变化的世界与发展的话语研究”这一主题,聚焦话语与国家形象构建、国际传播、全球治理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涵盖主旨发言、主编论坛、专题研讨、平行论坛等多种形式。
人文学院李凤杰老师与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向硕士研究生刘玉莲参加了此次会议。李凤杰老师担任了 7 月 5 日下午的平行论坛十一:文化软实力话语策略研究的论坛点评人,并在该论坛以”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Diplomatic Image under the Framework of Discourse-Historical Approach: A Corpus-Based Study of Chinese Foreign Policy News Reports in the English Version of People’s Daily Online”《话语-历史分析法框架下中国外交形象构建研究——以人民网英文版中国外交政策新闻报道为例》为题进行发言,对人民网英文版新闻报道构建中国外交形象的过程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借话语-历史分析法的三大核心维度(十大原则、五大话语策略、渐进式分析步骤)对中国外交话语从“大国外交”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演进特征进行了深入剖析。现场围绕其研究中“话语策略与历史语境的互动关系”展开了热烈讨论,体现了国家外交话语研究的现实意义与学术价值。
在7月6日大会结束前,李凤杰老师代表平行论坛十一组做该组的总结汇报,主要汇报了下列四点:一、主题:主要是国家形象构建研究,体现爱国情怀;二、理论框架:从沃达克的话语历史分析法、费尔克劳的三维模型、韩礼德元功能的及物性系统到文学方面的巴柔形象学理论,精彩纷呈;三、语料:从外交新闻、金砖国家“一带一路”新闻、中华典籍英译、亚冬会体育新闻,到国际传播方面的对非卫生援助语料以及尼日利亚总统的演讲,百花齐放。四、汇报人:从本、硕、博学生到高级职称的教师,体现当代中国新话语万众瞩目,该届学术会议魅力非凡。总之,第十一组平行论坛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各位学者汇报、点评以及交流,取得了丰硕成果。
从本次研讨会各议题讨论来看,话语研究是新时代国际传播与人文社科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形象塑造、跨文化沟通的关键载体。近年来,话语研究在理论创新、方法融合(如语料库技术应用)、跨学科实践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随着研究的深入,其将与外交学、社会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进一步交叉融合,为全球治理与人文交流提供更具针对性的理论支撑和实践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