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8日至10日,“第三十一届中外传记文学研究年会·传记文学的翻译与跨媒研究”学术会议在广西南宁举办,会议主办方有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大学世界传记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翻译与跨学科研究中心、人民文学出版社、《名人传记》杂志社、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筹委会、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天津财经大学人文学院英语系张慧芳老师应邀参加了这场高水平学术会议,以“财经类学术自传的文本特征与翻译价值”为题做了发言。此外,张慧芳老师还参与点评了两场平行会场硕博生发言。这些来自武汉大学、宁波大学、内蒙古大学、广西大学等全国各地的硕士生、博士生的发言学术水准高、研究视角新、涵盖面广,为我校人文学院硕士生培养目标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张慧芳老师还参加了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理事会议并在会议上就下一届年会议题发表了意见和建议。此次年会不仅开阔了视野,也为未来的跨学科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近年来我院英语专业广西生源的学生比重不断增加,到广西大学参加高水平学术会议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在南方省份宣传我校的效果。
据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官方发布平台报道:此次会议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作家、编辑、研究生以及广西大学的师生们参与。会议主旨发言涵盖了传记文学的翻译出版、跨媒体研究、电影研究、叙事学研究、生态批评等多个领域,展现了传记文学研究的广度与深度。广西大学君武学者、亚太翻译与跨文化传播研究院院长罗选民作了题为“从奥巴马的政治传记翻译看美国梦的破灭”的发言,指出传记文学的翻译与区域国别研究可以成为外国文学研究者的重要课题。中山大学逸仙杰出学者,英语系主任许德金教授以“从《道格拉斯自述》中译本看李文俊的翻译风格和特点”为题发言。他从信达雅、文化传神、奈达的功能对等,以及目的论的不同视角深入分析了李文俊的翻译风格和特点。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副教授、鲁迅文学奖翻译奖得主许小凡发言题目为“从个人史到公共叙事:浅谈非个人化的文学传记及翻译”,研究了书信、日记、传主本人及其他作者风格各异的文学作品、法律文档、作者评述、读者来信等对翻译构成的挑战,以及为解决上述问题做出的尝试。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著名作家毛尖专门研究了传记片的常规套路与叙事盲区,探讨了“如何抵达女艺术家的真正内核”。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姚成贺教授以缪尔的名著《夏日走过山间》为例,比较分析了“生态传记”的概念,通过该书的跨媒体呈现来研究环境身份的多维建构。北京大学赵白生教授重点剖析了《傅雷家书》,并把它与《牛棚杂忆》与《我们仨》并置,从跨文化素养、大师养成记、人格反差度三个方面揭示译家传记之火爆的根本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