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天津财经大学人文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学术会议参会简报[2023]:2023年当代外国文学年会
2023-11-22 11:06  

 

 

会议时间:2023年10月27日至29日

会议地点:湖南·长沙

主办方:《当代外国文学》编辑部主办,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

会议名称:2023年当代外国文学年会——当代外国文学的跨媒介书写与文化阐释

主旨发言:

1.湖南大学教授谭桂林《池田大作文学中的鲁迅元素》

2.复旦大学教授刘耘华《禅宗与20世纪西方文化》

3.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张磊《聆听二十世纪人类之歌的十三种方式》

4. 浙江大学教授沈弘《西方视野下的现代英语西湖风景诗》

5.山东师范大学教授王卓《“黑色维纳斯”在当代外国文学中的视觉化书写》

6.湖南大学教授黄晓燕《为世界调音:<弹蓝色吉他的人>的跨媒介隐喻》

以及来自北京大学、广州大学、华侨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淮南师范学院等高校十一位学者围绕“当代外国文学的跨媒介书写”“中西方文化阐释与借镜互鉴”等议题做主旨报告。三场报告分别由湘潭大学教授胡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刘茂生、湖南大学教授陈晞主持。

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莫再树主持会议开幕式,《当代外国文学》主编、南京大学教授杨金才致开幕辞。本次会议上学者们立足中国立场,围绕外国文学跨媒介研究的时代性与发展性,探讨了当代外国文学研究中的跨媒介理论与实践。

除主旨发言外,会议还设立了十个分论坛,分别聚焦“立足中国式现代化语境的当代外国文学跨媒介书写研究”“跨媒介诗学理论的前沿问题”“当代外国文学的电影改编与跨媒介传播研究”“当代外国文学书写的跨媒介性”等主题。

会议特设主编论坛,《当代外国文学》主编杨金才、《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创刊主编刘耘华、《外国语文研究》主编罗良功、《山东外语教学》主编王卓、《外国语言与文化》执行主编曾艳钰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主编孙毅六位专家就办刊定位、栏目设置、选题重点、投稿要求等进行详细介绍,为与会学者答疑解惑并提出建议。主编论坛由《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副主编、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曾巍主持。

我院孙英馨教授和张慧芳副教授参加本次会议进行学习交流。孙教授受邀作为“当代外国文学的跨媒介想象及其实践”论坛的点评人,其指导的研究生刘晶同学宣读了二人合作的论文《<达洛维夫人>中的隐性效仿音乐形式》。

 

孙英馨教授有感:参加本次会议,特别是作为点评人我认真仔细地聆听了分论坛各位学者的发言,进一步体会到当代文学跨学科、跨媒介研究方兴未艾。恰如杨金才教授所言,当代文学样态因科技革命与媒介融合产生巨变,逐渐由语言艺术转变为融媒介艺术,当代外国文学研究因此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中国学者在当下的外国文学研究中应立足中国,树立比较文化的视角,发出自己的声音,从而使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在研究理论和研究实践中都能够有所建树,继而走出国门与世界展开对话。本次会议中我感受到很多青年学者深厚的文本分析功底和强大的逻辑思辨能力。青年学者在研究中还表现出开阔的视野和精细的深耕能力,他们能够迅速捕捉到互联网媒介对文学创作的影响,进而对跨媒介文学创作与研究的发展方向做出按图索骥的预判。这种对当代文艺与传统和未来之间关系的敏感性令我深感后生可畏,也看到我们与名校之间的差距。参加本次会议还启发我和我的研究生对我们目前正在撰写的论文进行重新思考,在论文结构方面进行调整,希望最后能够更好地呈现出研究成果。总之,参加本次会议开阔了我的视野,了解到当下我国文学跨媒介研究的前沿问题、研究路径和维度以及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实属受益匪浅。

张慧芳副教授有感:跨媒介研究已经成为中国外国文学研究领域的前沿和热点,与会学者从跨学科视野关照艺术作品,挖掘诸多被遮蔽的历史经验、时代特征、文学想象、文化本质等内在问题,在观点碰撞中不断深化思考、启慧增智,现场学术气氛浓厚,激发了我深耕英美小说影视改编研究的信心和决心,同时启发了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文学课程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思路。正如《当代外国文学》主编、南京大学教授杨金才在开幕词中强调的:文学样态因科技革命与媒介融合产生巨变,逐渐由语言艺术转变为融媒介艺术,当代外国文学研究因此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外国文学研究者应立足中国、面向世界,以助力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走出去”为己任,审视当代外国文学跨媒介融合的多重形态,将文学跨媒介研究中的抽象理论思考与艺术创作实践有机结合,造就文艺新的增长点。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