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文化初心 奏青春欢歌
举实践彩旗 铸科研丰碑
续南音灯火 创非遗新生
继中西文脉 通大千世界
“不做林中歌鸟,愿为世界百灵”
她就是日语2001的林柏灵
01行路致远 奔赴成长芳华
学业为本,切思笃行。四年的摸爬滚打让林柏灵更加明白了自己适合做什么、擅长做什么。她回首自己广泛试错的过程,考虑了兴趣、自身能力和发展前景等多方面因素后,对比现有状态和目标状态的差异,制定了属于自己的目标。“最好的选择是你看过了大千世界万万诱惑之后,脑海里依然坚定的执着。” 她把一学期当作一个小周期,并给自己制定一个小目标,以此来激励自己不断向前。



林柏灵连续三年获得校级一等奖学金与优秀学生,绩点排名专业第一。多次参加日语演讲比赛,获得两个国家级一等奖。林柏灵始终认为,有不会的问题要多请教老师,每次请教与探讨都可以获得除了问题本身额外的知识。



02善思求索,知行合一
身体和思想,至少有一个在路上。于是她做到了。“往往真正的差距拉开于课外,所以在空闲时间我总是会双倍严格要求自己。”
林柏灵跟随敦煌艺术研究中心主任进行非遗研究,撰写论文《敦煌壁画与日本画对比研究》,从艺术语言、族群信仰、社会精神角度,分析日本岩彩绘中对敦煌壁画艺术的承袭与发展,厘清中华文明辐射脉络。林柏灵主持日语翻译类学术科研项目《归化与异化视角下的中国文化对外形象建构》,获得天津市大创立项。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林柏灵深知科研之路需要脚踏实地,在掌握所学专业相关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能够活学活用、分析现实问题,为专业发展或者社会进步贡献专业能力。调研、撰写的过程虽然曲折,但所幸她坚持下来并克服了这一切,她相信一切的磨炼都是她在成为一名优秀之人路上的扎实台阶。


为了成为更优秀的自己,成为一名真正能为国家贡献力量的人,林柏灵始终坚定自我,保持清晰思路,她在大一通过英语四六级,同时自学韩语,掌握中日英韩四门语言。在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分别进行了日语翻译实习与韩语翻译实习,翻译文本超过5万字。在实习期间表现优秀,得到部门教授与导师的一致认可,思想表现、工作能力均获高度肯定。


03躬体实践,以学求思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卓越的成绩背后,是她几年如一日的坚持与自律。没有人生来就通晓知识,更没有从天而降的机会,每一项成果的背后,都是日日夜夜的刻苦努力与钻研。
古者有云: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败。只有不断追求更优秀的自己,不懈怠,保持平常心,才能将优秀变成一种习惯,将卓越之路越走越远。
林柏灵曾参与四项创新创业项目,用所学诉说中国文化。如《非遗之旅》项目:以青年为导向,设计多语种产品,让非遗走向世界。她带领团队进行十余场路演。获得国家级立项,三创赛天津市一等奖等十多个奖项。







以校园为中心,探索饮食文化;扎根文化古城,激活海丝文化;聚焦儿童教育,宏扬红色文化。在创业实践的路上,她提出创意,实现创意,转化创意。设计手工产品,搭建游戏框架,直播带货推广,进行品牌策略研究。她在产品创新与策略研究的过程中丰富思维,获得“互联网+”天津市银奖,大创校级立项,思维盛宴一等奖等众多奖项。
林柏灵乐于思考,在实现过程中奔赴真理,在思考研究中把握细微,挥洒青春之实干热血。




04成为星星之火,融入浩瀚星河
自入学以来,林柏灵积极奉献自我,为同学排忧解难,下发学校通知,处理各项事宜,获校级年度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她相信,以个人之微力做好每一次的工作,带领群众汇聚力量,凝聚思想,便能积少成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和力量。


此外,她还在一次次课外活动中努力散发自己的光与热,林柏灵跟随非遗传承人开始学习国家级非遗——泉州南音超过十年,也在创业实践中掌握天津市风筝魏和泥人张的非遗技艺,传承传统工艺,领悟匠人精神。
她运营自媒体账号,全网粉丝超过十一万,浏览量超六千万。与拼多多、淘宝等知名公司达成长期商业合作。被抖音、微博等平台官方邀请入驻。获邀参加百度官方创作者交流酒会。她曾获中西方文化节十佳歌手称号,且拥有网易云平台音乐人身份认证。




采访专栏
学姐的经验分享
多去记忆专业知识,练习记忆能力。平时选择和学业不冲突的比赛或者社团活动。对每个季节的竞赛有时间规划。
对学弟学妹们的小建议
随心所欲的发展自己, 不要太早确定方向,一切皆有可能!
。她在文化中成长,乘着文化前行。顺着文化的桥梁,沟通大千世界。未来,她将继续勇担责任,不负使命,探索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更多可能,向世界传播中华的魄力、文化的魅力。让世界看到中国故事,听见中国声音。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她是林柏灵,世界之百灵。
她的故事,未完待续。